重庆市审计局深刻把握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自觉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审计切入点,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以及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国之大者”“市之大事”“民之关切”谋划确定工作思路,突出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科学谋划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抓纲带目做好常态化精准化“经济体检”。
一是坚持聚焦主责主业,护航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聚焦落实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开展审计,更好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推动重大政策落地;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展审计,助力国资国企改革和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等,擦亮重庆改革“金名片”;聚焦有效防范化解经济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开展审计,发挥“探头”作用,深入揭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聚焦重点民生工作、建设美丽重庆、实施乡村振兴“四千行动”等领域开展审计,及时反映短板弱项,助力创造高品质生活;聚焦“一把手”和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重点领域开展审计,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
二是坚持研究先行,围绕“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主线“把脉问诊”。坚持把立项当课题研究,2024年上半年即启动审计项目立项研究,紧扣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聚焦打造“六个区”的目标任务,提出52个立项研究方向开展研究。深入研究项目安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审计重点,提升项目安排的精准性,为产出高质量审计成果谋好篇、布好局,着力提高审计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主动性、契合度。12月,组织召开立项论证会,对研究成果进行论证,将暂不具备审计条件的项目纳入项目储备库,将论证成熟的项目纳入初步计划。
三是坚持应审尽审,深化审计全覆盖中突出审计重点。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监督要“如影随形”的重要要求,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立足经济监督定位,恪守权力边界,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精准把握审计全面覆盖的重点,在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人员进行深度监督的同时,将长期未审计的21个一级预算单位、10所职业院校、15个区县公检法等部门单位纳入2025年审计范围。坚持全市审计一盘棋,组织区县审计机关对财政、农业、养老、教育等重点资金和项目实施上下贯通审计,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最大限度发挥审计专长和优势。根据可用人力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审计项目数量,确保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计划处涂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