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市审计局深入践行科技强审要求,以审计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建设数据融合分析、场景多元应用、业务多跨协同的审计智慧“大脑”,推动业务与数据深度融合,赋能审计监督更加精准、智慧、及时、高效。
一是建设数字审计应用。以“金审工程三期”软硬件为基础,有序迭代数字审计应用。打造审计行业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市审计机关人财物的集中统一规范高效管理;迭代审计项目全流程系统,以人员、事项双跟踪机制提升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管控能力,共计702个审计项目通过系统进行运转;全面建成智慧审计中心,构建基于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的大数据底座,以数据中台、BI平台、AI能力为载体部署大数据智能化综合分析系统,搭建数据可视化应用场景8个,大数据审计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二是狠抓数字审计分析。累计归集重点行业管理数据100TB、数据归集量增长33%。规范建设财政、金融、资环、国企、工商、社保、民政、车辆、住房、工程、教育、人口、公共资源等13个数据标准库,形成审计标准表300余张,数据量达15TB、507亿条。在财政、社保、教育等行业审计项目中深入开展大数据审计分析,为全市审计项目有效推送审计疑点数据190万条,为23个重大案件移送提供可靠支撑,充分发挥数据对审计业务的支撑作用。
三是培育数字审计人才。加快“1+N”数据分析团队建设,举办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1期、89人参训,首次按“理论+实操”方式举办2期计算机审计中级后续培训、60人参训。截至2025年1月,全市审计机关40岁及以下审计干部计算机中级通过338人,占40岁及以下总人数的39.62%,其中审计署计算机中级通过人数238人,较2023年初增长7.8倍,占40岁及以下总人数的27.9%,审计干部的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技术持续提升。
四是健全数字审计制度。严格执行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深入贯彻《重庆市审计条例》关于审计数字化工作的新要求,修订完善《重庆市审计机关审计业务电子数据管理办法》《重庆市审计机关网络安全管理办法》《重庆市审计机关数字化审计操作指南》《重庆市审计机关数据分析团队管理办法》,全面夯实数据采集、归集、管理、使用、安全等各项制度基础。(电子数据处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