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简繁体 关怀版 无障碍 | 注册
首页 政务公开 渝快办 互动交流 审计之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工作通告

重庆市审计局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

日期:2025-03-06


根据《重庆市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渝环〔2023120号),现将我局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履行情况公开如下。

一、强化政治引领,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切实践行审计责任与担当

2024年,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审计责任。坚持“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这一根本原则,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重庆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纳入审计工作方案,重点围绕“河长制”“林长制”、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态系统修复、“无废城市”建设等重点任务推进情况和完成效果,全链条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同步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强对“一把手”的审计监督,推动领导干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为加快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贡献审计力量。

二、建全机制制度,大力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重大改革事项

(一)建立区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健全领导干部资源环境相关决策和监管履职情况的评价标准”重要指示精神,对标对表中办、国办《关于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系统梳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文件200余项,与四川省审计厅、市级主管部门、区县审计局等开展5次座谈交流,学习先进经验,收集意见建议,推动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出台《重庆市区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聚焦领导干部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责过程中的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围绕“资源环境相关决策与监管职能履行”“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和考核任务完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资源环境相关资金项目管理绩效”“特定正面事项评价”“特定负面事项评价”6大板块,融合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美丽重庆建设”等重要任务设置45项评价指标,作为科学、客观、精准评价区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绿色政绩”的具体标准,改变过去审计评价以定性为主、主观性较强等不足,为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职责精准“画像”。

(二)推进“优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及应用机制”改革事项。全面落实市委深改委会议精神和袁家军书记“聚焦重点领域、聚力攻坚突破,加快实施一批、准备启动一批、谋划储备一批,滚动推进重大改革项目”的工作要求,认真谋划并推动“优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机制”改革事项,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作为专班组长、分管领导作为副组长的改革工作专班,高位推动、加强统筹、打表推进。聚焦“小切口、大场景”,明确3个年度核心目标值,重点实施“构建具有重庆识度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力度并运用评价指标精准评价”“数字化引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方法手段变革重塑”“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多部门贯通协同机制促进审计成果全方位运用”5项改革任务,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及应用机制全链条优化。截至目前,改革已初见成效,2024年度核心目标已全面完成,正在从市级层面探索逐步向带动区县审计机关拓展,全面发挥基层实战效果,引导改革走向深入。

三、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提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审计的覆盖面和监督力度

(一)持续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夯实“一把手”生态责任。2024年,市审计局对大足区等7个区县13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区县审计机关对25个乡镇(街道)和8个部门共62名党政领导干部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审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对各级“一把手”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监督力度持续加强。通过夯实“一把手”生态责任,深入揭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促进相关地区和部门牢固树立并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真正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

(二)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助力“无废城市”建设重大政策落实。组织对市生态环境局等12个市级主管部门和黔江区等18个区县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按照国家部委《“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及地方政府《关于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的指导意见》《重庆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以审计“无废城市”建设相关资金为主线,围绕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检查相关部门单位在审批核准、日常监管、指导督促、监测验收、行政执法等方面的职责履行情况,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利用、无害处理,促进城市全面绿色转型。

(三)完善资源环境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全维度提升审计工作数字化水平。2024年,我局积极推动在数字审计应用中搭建资源环境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充分运用地理空间信息和空间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大数据技术应用场景,实现审计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和审计业务全流程重塑。通过采集分析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林业等部门的管理数据、政务数据,打破数据壁垒,不断创新数据分析方法,有效突破数据融合困难、分析效率较低、模型应用不足等应用瓶颈,新平台预计2025年全面上线使用。

(四)以清单管控促进审计整改,将监督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认真落实市委“八张问题清单”工作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明确整改时间、整改措施,将整改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人员,推动审计发现问题全面整改。将审计整改与推动改革、加强管理相结合,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标本兼治,有效解决资源环境领域屡审屡犯问题。

四、跟踪督导任务全面完成,认真履行好河长制市级牵头部门职责

(一)服务市级河长履职尽责。2024年,我局与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紧密配合,小安溪流域4个区党委政府协同联动,参与组织市级河长对小安溪铜梁段、合川段的2次巡河,服务市级河长履职尽责。按照重庆市配合第三轮中央环保督查工作部署和市河长办工作要求,全面收集小安溪基本情况和开展治理的工作成效、市级河长履职情况、市控及以上断面历年水质数据等资料,汇总形成《小安溪市级河长参阅手册》,为市级河长全面掌握小安溪情况提供参阅参考。

(二)优化“一河一策”方案,推动小安溪河流治理。2024年,我局按照市河长办要求,牵头对小安溪“一河一策”方案实施情况开展中期评估,配合技术评估单位梳理流域4区年度任务完成、主要指标实现,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建议,分析了本轮“一河一策”方案实施以来的经验、成效和不足,并根据近年来市级规划修编调整、区县推进情况优化了目标任务和实施举措。按照优化后的小安溪“一河一策”方案,向流域4区分解下达了6个方面共127项年度任务,督促各区及时分解细化为307项具体任务,并落实责任,积极有序推进。截目前,307项任务已全部完成,小安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

五、强化贯通协同,持续深化地区和部门间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

(一)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加强审计整改。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市政府督查部门对相关地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参考,并纳入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内容。由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市纪委监委机关、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等多个单位探索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专项工作,严格落实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一体推进的要求,督促整改成果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加强部门监管协同,形成监督合力。与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就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执法、公益诉讼等工作建立协作机制,及时移送案件线索。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协作工作机制(试行)》,针对近年来各单位内审监管、治理项目、执法监督等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常态性研究探讨,形成了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在各自职责领域分工合作、协同监管的良好局面。聘请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专家参与配合审计工作,持续提升审计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能力。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推进“优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及应用机制”改革事项从市级层面探索逐步向带动区县审计机关拓展,全面发挥基层实战效果,引导改革走向深入,最大化体现改革成效。认真总结经验做法,使改革任务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加契合。

二是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市级部门领导干部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区县结合区域实际进一步细化指标,最终实现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干部评价指标体系“全覆盖”。

三是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对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保障和护航作用,推动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四是持续推动数字赋能整体智治。在数字审计应用中搭建资源环境审计数据分析平台,充分运用地理空间信息和空间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大数据技术应用场景,实现审计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和审计业务全流程重塑。

五是加强清单管控促进闭环整改落实。将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纳入“审计问题清单”,压实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和相关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实现闭环管控、动态晾晒。建立审计整改“回头看”机制,促进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切实将“问题清单”转化成为“成效清单”。

六是多跨协同推动审计成果全方位运用。加强与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的联动协调,进一步健全完善信息互通、成果共享、整改共促的工作格局。深化与检察、公安等司法机关的执法协作机制,加大对破坏环境资源案件线索的移交查处力度,促进美丽重庆建设。

                                          重庆市审计局         

                         20253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