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于《人间词话》中曾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的第一境界强调,成功的第一步是立志、是下决心、是找准目标和定位。而第二境界,映射的是努力钻研、坚持奋斗的过程,只有那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执着,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第三境界则用以表达一个“得”字,告诉我们只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定然会在某个瞬间恍然大悟,收获成功。
进入审计机关11年,虽然谈不上成大事业、做大学问,但一步步走来,苦与乐、笑与泪交织,也算能契合其前两个境界,而我孜孜以求的第三境界,也许要用一生去企及。
初见——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012年春寒料峭时,我来到巫溪县审计局,心怀憧憬、懵懂而又略显紧张,开始了我的审计生涯。第一年,我在办公室从事综合业务工作,办公室是一个磨炼心性的好地方,工作琐碎、重复,需要耐心和细心。这一年,虽然没有直接到项目上从事一线审计业务,但通过翻阅以前年度审计项目档案、业务审理会记录的机会,对审计工作也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心里总想着去业务科室,“真刀真枪”见识见识审计项目。
2013年8月,我如愿调入经济责任审计科,一个审计“萌新”就此诞生。我参与的第一个审计项目是某乡镇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了摸清楚涉农资金补助情况,我们到猪舍、羊圈、鸡场去数猪、数羊、数鸡,跑遍村社向养殖户了解情况;为了核实改厕资金的使用情况,我们走访农户,测量沼气池建设标准、查看农户厕所改建效果,翻着带有“味道”的凭证。初涉审计项目,就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切实体会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认识到审计不仅仅只有查账,审计现场调查也至关重要。
成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审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往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政策制度、厘清业务流程、发现问题线索,这对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随着参与的审计项目越来越多,特别是经历一些难度较大审计项目的锤炼后,我逐渐成长。
2016年12月,党中央作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我主审河长制项目。由于这项政策才施行不到两年的时间,很多具体工作都还在探索阶段,我深感责任重、压力大。接下来,我积极收集各级文件,深入研究河长制政策要求,全面了解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河长制的实施范围、组织形式与工作职责、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思考如何开展审计。由于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白天走现场,晚上归纳整理、对比分析,几乎跑遍了巫溪大大小小所有河流,又调阅了大量的水文监测、地理信息、水电站建设分布等资料,近一个月的时间几乎每天都加班到凌晨,好几次因为工作找不到思路,我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情绪一度崩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河长制执行情况审计项目获得市审计局行业审计优秀项目,并排名第二。再次经过大宁河的时候,我内心也在私语:大宁河,我也曾奋力为你添了一分清澈!
前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今年5月,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实研究型审计,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新时代新征程,审计业务日趋复杂,审计方法、手段也不断推陈出新,这对我们审计人员的政治素养、专业水平、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深感本领恐慌,也深知只有坚持“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传承审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提高专业能力,把立项当课题研究、把问题当课题研究、把审计建议当课题研究,树立大数据审计意识、提高运用大数据分析能力,方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40年,对于审计事业来说,正是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芳华时代。未来,不管还有多少年审计人生,我都将怀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热情,踏踏实实走好新时代审计“赶考路”,用青春和汗水为审计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续写新篇。(万州区审计局张静)